close

【經濟日報范疇】

當一件瑣事成為人人之事時,它往往反映了一個社會中最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新近認識一位朋友,大家很聊得來,臨別時他說,我在機場做事,以後有機位問題隨時找我。不久前認識的另一位朋友說,我在某某派出所,幫的上忙就說話。一位做醫藥行業生意的朋友說,咱各大醫院的關係都還可以,需要掛號就找我。一位好友到處問人,有熟人嗎,我小孩想進某某小學。

一位女牙醫為我看牙到半途,突然有個看來和她關係很好的病人闖進來,說他今天沒有掛號,想拿某種藥。女牙醫打開抽屜,拿了幾管藥給他。然後回過頭極其自然地問我,你的費用能報銷嗎?我說我是自費,不是公費。她說,哦,那你就負擔一部分就好了。

我不太明白,等我去付費領藥時,我明白了。女牙醫把剛才給出的人情藥,一部分算到我頭上了。她很自然地認為,我已經和她熟到可以參加她的人情圈,而且我也應該明白下次她會用某種方式補償我的人情。這應當是一種不用語言的理解。

人情交易,社會皆有之。中國有,美國有,台灣也有。只要某種資源稀有,人情交易就會存在。但是在中國,人情交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匱乏性問題,而是普遍性的結構性問題,自古皆然,而今更烈。之所以稱它為結構性問題是因為每一個人,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都把資源握在手裏不放,作為人情博弈的籌碼。每個人都把資源握在手裏,因此所有的資源都變成了稀有資源。

經濟本來就匱乏,所有人又都把能掌握的那一點資源握在手裏,再加上13億人口的基數,因此所有的資源都變成了稀有資源,中國的人情交易或關係交易,就成為了經濟活動的主軸。

人情交易的交易成本非常的大。一次人情能換幾次掛號?誰也說不清。幾次交易之後,就會有一方開始覺得不公平,糾紛和摩擦就來了。一個入學名額值多少錢?得看關係深淺。搞關係的成本多少?很難說,要看對方是什麼樣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在中國通常只有搞工廠才能賺到錢,因為生產流程中沒有人情交易,一旦牽涉到市場推廣、銷售鋪貨、通路、品牌,人情交易的成本就直線上升。不懂得計算人情交易成本的外來人,壯烈犧牲的可能性極大。

中國在個人層次上,是個極其節省的社會;但在結構層次上,是個極其浪費的社會。再加上財產所有權的模糊,65%的經濟交易都是公款交易,資本的使用效率極低。所以,稱中國的經濟為資本主義是個極大的誤解,因為中國從來不追求資本的效率。中國也不是社會主義,因為從任何社會主義的理論中,找不到任何讚揚資源浪費的說法。

由於國內生產毛額(GDP)是一種「肉即使爛了,也爛在一個鍋裏」的統計方式,因此GDP的成長與資本的效率沒有直接關係。供求關係,也不適用於中國經濟,因為當供應量大時,不一定代表需求量大,需求量大時,也不一定會帶來供應量的提升。房地產價格漲了,未必就代表需求釋放了,可能只是公款、地產商、銀行之間的關係交易;股票市場漲了,未必就代表信心復甦了,可能只是廉價公款資金與券商、莊家之間的關係交易。人情交易或關係交易的作用,才是理解中國經濟的密鑰。

生活中的瑣事更能解密中國經濟。計量經濟學,在中國僅供參考。也許該有人創立一門「瑣事經濟學」了。

(作者深耕大陸多年,taibeijing@gmail.com

2009/09/15 經濟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