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240)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和老公都是熱愛自助旅行的人,也曾雙雙造訪過東歐(如德國、捷克、匈牙利、波蘭等國),原本我和老公蜜月考慮採取自助旅行西班牙,但考量時間成本及住宿舒適度後,決定尋找旅行社代辦,在老公妥善縝密的詢價及規劃後,我們決定託付給C/P值最高的行健旅行社。

果然行健業務Kareena及領隊Grace不負期望,讓我們玩得很盡興又開心。Kareena告知因為我們恰好是第一組報名的旅客,所以享有早鳥優惠,為我們的蜜月旅行省了一筆小錢,剛好可以拿去買伊比利火腿犒賞自己的五臟廟。XD

文章標籤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參加了某研討會,

拿到了令人噴飯的小禮物,

一雙實用的環保筷,就感心!

只是上頭印有「調查局關心您」的字眼,

回到辦公室立即引發有趣的討論話題,

臺灣到底有那個死老百姓想要被調查局關心?

建議其他部會也來做個環保筷的小禮物送給訪客,

像是「性病防治所關心您」、「國稅局關心您」。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http://talk.news.pts.org.tw/2009/09/vs-vs-vs.html

熱比婭紀錄片爭議

顧生計vs.護主權

人民幣vs.言論自由

高市選擇?

熱比婭紀錄片爭議

來者是客vs.客隨主便

兩岸該如何相互尊重?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濟日報范疇】

當一件瑣事成為人人之事時,它往往反映了一個社會中最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問題。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07-30

  • 中國時報

  • 【李廣均】

     為了宣導ECFA,經濟部推出漫畫文宣「一哥發嫂」,引起台南縣長蘇煥智的強烈抗議,此一事件也再次暴露台灣社會對於文化偏見與刻板印象的誤解和濫用。

     在輿論壓力下,經濟部官員出面道歉並解釋,文宣製作的初衷是立意良善,希望以幽默活潑的方式宣導政策。但是我必須指出,評估「一哥發嫂」漫畫文宣的關鍵不在於立意是否良善,而是當事人的負面感受。二○○七年,馬英九曾經出於善意地對原住民說出「我把你當人看」,引起強烈不滿,最後只好道歉。數月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接受電視脫口秀訪問,談及自己的保齡球技,隨口說出「我的保齡球打得就和特殊奧運的水平差不多」,此話一出輿論譁然,最後也是以道歉收場。

     看似輕鬆的電視談話為何會引起抗議呢?關鍵在於歐巴馬球技平平是他個人的事情,與特奧選手有何相干?為何要放在一起比較?歐巴馬的幽默玩笑,對於特奧選手或是殘障人士卻可能是尷尬和痛苦。同樣地,我們也可以質問,有人「得過且過、沒有危機意識」(且不論我們是否有權利批評這樣的人生態度),這和台南人又有何必然關係?全台各地難道沒有這樣的人嗎?如果文宣內容是要鎖定「得過且過、沒有危機意識」者,為何要讓台南人單獨背負此種刻板印象,這不符合事實也不公平。

     更進一步地來看,許多笑話或自以為是的幽默往往是優勢者在不經意下顯露出對於弱勢者的態度和偏見,也是一種權力關係的展現。換言之,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的生產與複製並不在於是否有事實基礎,更在於權力關係,一種優勢與弱勢之間的宰制關係。

     回顧歷史,長期以來重北輕南、壓抑母語的相關政策產生了我們對於區域、語言、人群的刻板印象和優劣評價。因此,與其說「一哥發嫂」的文宣內容產生地域或族群歧視,倒不如說這正是主政者和優勢文化長期透過教育、媒體等機制,所複製出來對於弱勢者的偏見和刻板印象,也確認鞏固了兩者之間的宰制關係。

     當然,主流社會的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不只限於地域,諸如原住民、同志、外籍配偶、勞工、性工作者等弱勢團體也常是這種刻板印象的受害者。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經常以一種簡化的方式將個人的屬性特徵(膚色、性別、性取向、出生地)與後天行為(生活方式、學習能力)產生不當連結和推論,更糟糕的是,這種偏見和刻板印象很容易鼓勵一種種族主義式的解釋模式。

     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的散布其實是台灣社會的普遍現象,藍綠都有不良紀錄。如果我們願意強調,一個人的出生地和愛台灣沒有因果關係,我們是否也應該同意,一個人是否會「得過且過、沒有危機意識」也和台南人沒有必然關係。在台灣,具有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的說法屢見不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不論族群、性別、性取向、地域都很難倖免(穿裙子的不適合擔任三軍統帥/外籍配偶不要生太多/同志得愛滋是一種天譴……)。

     「一哥發嫂」的文宣烏龍暴露政府官員和相關幕僚,缺乏對於社會差異的敏感度和多元文化素養。我們不應將台南人的抗議解釋為有心人士的刻意反對,而是將此一事件視為台灣社會學習超越文化偏見和刻板印象的教訓。唯有透過對於社會差異與多元文化的瞭解和尊重,我們才能落實人權保障和深化民主內涵。(作者為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副教授)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Jul 28 Tue 2009 10:46
  • 詐胡

木柵內湖線爛透了,很多乘客都在抱怨。

沒有遠見的公務(人)員硬要搞個中運量,

也沒評估到內科人口成長速度。

公務(人)員爭功諉過果然不輸人,

倘若沒事趕快爭取嘉獎加薪,

一旦出包立刻推卸責任(一切都是前朝遺毒)。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氣象局某研究員透露,

根據種種數據、跡象顯示,

近來很有可能發生大地震,

今年又恰逢九二一十週年。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霸凌(bully)是一個長期存在於校園的現象。專指孩子之間惡意欺負的情形,我們將bully翻譯作「霸凌」。兒福聯盟基金會執行長王育敏引用挪威長期研究霸凌議題的學者Olweus定義霸凌:「一個學生長時間重複地被暴露於一個或多個學生主導的欺負或騷擾,或是該學生被鎖定為霸凌對象而成為受凌兒童的情形。」

 

常見網路霸凌行為

  1. 網路文字:例如有歧視意味的笑話與殘酷嚴厲的批評;也包括令人難堪的線上票選。由於青少年對於外表的重視,使其特別容易被他人言語行為影響,且可能導致負面的心理發展。若是被提名票選「班上最XX的人」,加上同學們後續的玩笑與騷擾,及有可能造成青少年極大的精神壓力。
  2. 圖像騷擾:例如個人私密照被公開流傳,含有性暗示的圖片,或經過移花接木的不實剪接照片等。圖像的騷擾也經常伴隨著文字出現,讓受害者的名譽與生活深受影響。
  3. 個人訊息:即恐嚇電子郵件或手機簡訊等可直接傳送至被害對象身邊的騷擾方式,即使不上網站不接電話也無法避免。這種網路霸凌行為會結合上述文字與圖像騷擾,使受害者更防不勝防,乏於應付,且造成更嚴重精神傷害。

以上三種長期且無來由的騷擾,內容從言辭譏諷、辱罵、社交上的排斥或是課業上的阻擾和破壞都有可能。霸凌者利用透過一按即送的電子郵件與手機簡訊大量發送不實且負面的訊息,冒名、排擠,甚至陷害他人,使受害者人際關係惡化、受到誤解等精神傷害,其嚴重性有時更勝於傳統校園霸凌。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聯合報╱歐洲特派員陳玉慧】

德國當代最重要的哲學家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上周歡度80大壽。

哈伯瑪斯是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代表人物,在全球哲學與社會學界有著廣泛的影響,是當代德國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

當代德國開創性的哲學流派,分屬以弗萊堡大學為重鎮的「現象學運動」,以及以法蘭克福大學為中心的「批判理論」,而這些人當中又以哈伯瑪斯最為活躍。

哈伯瑪斯繼承阿多諾、霍爾克哈默等20世紀大師,為法蘭克福學派傳人,對戰後德國的哲學及政治有關鍵性影響,而法蘭克福學派在戰後興起,鑒於20世紀前期的集權政治,尤其是納粹主義的負面影響,法蘭克福學派代言人哈伯瑪斯在德國一言九鼎。

哈伯瑪斯與德國左派政黨人士也走得很近,如出身綠黨的前外交部長費雪或社民黨前總理施洛德,甚至更早的總理施密特。一般咸信,哈伯瑪斯的學說對歐盟統一也有重大影響。

哈伯瑪斯對納粹當年的崛起,做了許多反思。多年來總是問相同的一個問題:未來人類如何防止類似的民眾結構和民族情緒再次出現?他在80年代曾說過,「反思納粹主義,更準確地說反思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是創建聯邦德國的基礎」,而德意志民族文化,便是在納粹集中營屠殺之後,才建立起來的普世憲法原則。

民族文化起源是哈伯瑪斯另一個思考課題。他認為,無論人類如何思考,都是在社會的競爭環境中進行,也必然朝向具體的目標,然而目標往往都是為個人服務。也因此,追求知識本身並非純潔無瑕,尋找的過程無一例外必有私利。

哈伯瑪斯認為,人類行動應當遵守一定的原則,既可抵達目標,又不傷害別人。他也說過,現代社會中的公民只有儘量將自身利益同別人的相互關照,才可能達成理解和和平。

也因此,哈伯瑪斯當年指責68年的歐洲學生運動,他認為,當年的學生太過於強調自己的利益,甚至不惜動用暴力爭取實現目標。因為這項指責,哈伯瑪斯與後來的學生組織和活動一直保持距離,不過無礙於他參與論戰的能力。

哈伯瑪斯對社會政治的重大參與還包括,2003年,他發表激烈言論反對美國出兵伊拉克。此後,他也公開批評政府對經濟的監控不夠嚴密,因而導致社會分化。

哈氏眾多時論文章使他成為德國家喻戶曉的哲學家。不論是基因科技、文藝再度復興或宗教及移民問題,他都不斷重複強調,保持發展的活力和多元是現代社會進步的最基本的原則,沒有融入,就不會開拓視野,更是不會有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

哈伯瑪斯在德國和整個歐洲都地位崇高,因此本地輿論不惜篇幅為他慶生,過去,台灣哲學和社會學界曾積極爭取大師到台灣訪問,哈伯瑪斯本來有可能成行,後來因健康因素婉拒,不過,他倒是去過中國大陸,彼時當然受到盛大的接待和極高的推崇。

【2009/06/25 聯合報】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50傳播學者 槓上旺旺中時

【聯合晚報╱記者蔡佩芳台北報導】
2009.06.16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金山南路一段37號 

TEL:02-2396-7277

今天中午,主管在良友小館宴請同仁,薑絲炒大腸特入味,搭配油切綠茶,爽口不油膩。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May 31 Sun 2009 23:42

最近週遭瀰漫著一股喜獲麟兒或金榜題名的喜悅,

一位國中同學、一位大學同學及一位同事紛紛考上政大研究所。

すげー~~~

希望這一股正面力量可以spill over到其他考生身上。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et it done & let them howl !

 

/何飛鵬

 

商業週刊第1001 2007.01.29

 

每一個人都生活於外在的評價中,相關的人當然有權評價你的好壞,你的同事、部屬、上司、董事會、股東……,他們都是利害關係人,你的所做所為,都要受公評。就算不相關的人,他們也可以用感覺來評價你:那個人不錯、那個人看起來討人厭……,每一個人都活在「評價」的漩渦中。

 

面對評價,每一個人做得最多的就是解釋。年輕的時候,一到會議桌上,只要談到我、談到我所做的事,不論別人給的是建議,還是批評;不論別人說話的立場是善意、還是惡意;不論說話人的分量是如何;不論別人說的話,會不會影響對我的評價。我都努力的解釋、努力的說,就怕別人看不起我、說我笨,我像個刺蝟,得罪人而不自知,有時更是讓親者痛、仇者快!

 

現在我看我所帶的小朋友,他們面對我,也一樣努力的解釋。我心情好的時候,就笑著告訴他們:別急!我只是說說我的意見,並不是反對你們的看法,不必一再向我解釋。當然,如果我心情不好,就有人倒大楣了。

 

事實上,世界上大多數的事,並沒有標準答案,在過程中,每一個人也都是在自我判斷尋找答案,也沒有人敢說自己的答案一定對。如果所有的事都要「共識決」,相信世界上大多數的事都要停擺。問題是人怕被評價,卻又愛評價別人,因此,所有的事、所有的人都被各種批評、意見、看法、意識形態……扭曲得不成人形,「解釋」則成為每一個人最無力、最可笑的自衛行為。

 

十九世紀英國知名學者Benjamin Jowett,在面對外界的批評時,說了一句流傳至今的名言:「Never retreat, never explain, get it done, and let them howl.」不撤退、不解釋,把事情做對做好,外界笑罵由他!

 

這句話現在被廣泛用在各個地方,不外乎鼓勵自己,勇往直前。雖然也不乏民粹式的政治領袖,引用這句話來遂行其獨裁冒險行為。但一般而言,用在複雜情況、處境艱難時,這句話確實伴我走過各種難關。

 

我喜歡冒險,我喜歡新創事業,我也喜歡面對複雜而麻煩的情境,安逸的日子我沒興趣。而這種情況往往最七嘴八舌、莫衷一是,而且老實說,可能包括我自己在內,都不見得明確知道該怎麼做。這時候,我唯一該做的事是打起精神、全力以赴面對,對所有外界的意見,我要仔細傾聽、冷靜分析,但絕對不要去「解釋」,如果我解釋,就是我固執,我不解釋,我才能冷靜思考、廣納百川,尋找最佳答案。

 

而當我下了決定後,所有外在的聲音,都會淪為背景音樂,就好像戰場上的交響曲,而我的眼前只有目標、只有獵物,一直要到Get it done,我才會再聽到外界笑罵的聲音,但這也都是「得意笑閒人,失腳閒人笑」的人間肥皂劇劇情吧!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Can I Get a Hallelujah?

 

If a man deceives me once, shame on him; if he deceives me twice, shame on me.

上人一次當是騙人者無恥,上人兩次當是受騙者糊塗。

on the horns of a dilemma

進退維谷、左右為難

on pins and needles

如坐針氈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的辦公室文化很有趣:

第一、應酬喝高粱。

第二、遲到罰五百。

第三、下午茶萬歲。

平均一週上班五天其中有兩天都在吃吃喝喝下午茶,

不管是珍奶、雞排、包子、饅頭、豬腳、蛋糕、桂圓糕、菠蘿包、蛋捲、水果、鳳梨酥、粽子、玉荷包、蔥油餅等等應有盡有。

當然羊毛出在羊身上,

下午茶基金來自於主管及同事的慷慨捐贈,

久而久之,每個人的BMI指數與年資成正比。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前日有幸同兩位島內經濟學家至高雄出差,

也是第一次體驗到台灣高鐵狂飆鐵道之旅,

雖然無緣吃到一百二十元的高鐵精緻便當,

然來回短暫共乘四小時討論一些經濟議題,

本人能夠親炙經濟學家風範深感獲益良多。

其中一位經濟學家的談話內容讓我印象相當深刻:郎咸平演講一個小時進帳十五萬元人民幣(等同六十萬元新台幣),我們參加一場座談會進帳二千元新台幣,平常在大學授課的鐘點費更是只有八百元新台幣,我二十年前回國教書的鐘點費就是七百元,台灣的薪資水平根本已經停滯了二十年。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2009-05-14

  • 工商時報

  • 【夏幼文/綜合報導】

     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的出席費是15萬美元、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出席費是5萬美元。中國大陸金融財經學家的出席費還遙遙落後與他們,但是漲幅的空間很大。目前在中國可以論價的財經名嘴中,以郎咸平最貴,出席費從15萬元人民幣(下同)起跳。

     祖籍山東,在台灣出生的郎咸平,他是美國華頓商學院的金融博士,這幾年成媒體寵兒,成立工作室來應付各種演講邀約與媒體訪問。

     如扣除中國厲以寧、吳敬璉等花再多錢也請不動的老一輩經濟學家,郎咸平現在絕對是中國經濟學家的A咖明星。

     根據大陸媒體的報導,郎咸平對於出席費的問題不願意回答,因為他太忙了。忙著到各地參加演講,忙著要和人吃飯,請他吃飯的人已經是排成隊伍了,他已經應付不過來了。去年下半年郎咸平到陜西某媒體舉辦的論壇演講,不到半天的時間拿走的費用是稅後6萬元。隔了半年,他的出席費調漲一倍。

     僅次於郎咸平的是前摩根士丹利董事總經理及亞太區經濟首席分析師的謝國忠,出席費也是10萬元起跳。同樣列為10萬元俱樂部的還包括《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及上海電視台財經頻道主持人左安龍。

     就算是政府機關的財經專家現在的出席費也逾萬元,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基金會祕書長樊綱和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的易憲容,都有5萬的價碼。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兔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